6月4日至5日,2025年(第二十一屆)中國有色金屬礦業大會在青海西寧召開,中國二十二冶作為協辦單位參與。中國二十二冶黨委書記、董事長袁斯浪出席會議,副總經理趙山虎在活動論壇上作專題報告。
大會以“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數智引領、共筑未來”為主題,匯聚了國家部委領導、行業協會專家、礦業企業代表等各方力量。作為協辦單位,中國二十二冶深度參與高端對話與論壇交流,全面展現有色礦山領域資源開發全產業鏈技術實力,與政府部門、行業組織、領軍企業共商礦業建設綠色化、智能化、全球化發展路徑,為構建安全高效低碳的現代礦業體系貢獻央企力量。
期間,袁斯浪與政府部門、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等進行了深入交流,并拜訪了重要客戶。中國二十二冶作為冶金建設領域的排頭兵,將始終致力于為有色金屬礦業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的工程建設服務,愿與各方攜手,共同構建開放、合作、共贏的礦業發展新格局,為建設礦業強國貢獻央企力量。
在大會“資源開發技術與裝備論壇”上,趙山虎作題為《科創賦能 綠色發展 數智引領 高效建造》的專題報告,系統闡述了中國二十二冶在全球礦業變革背景下的戰略布局與創新實踐。
此次大會不僅是中國有色金屬礦業領域的一次盛會,也是中國二十二冶展示實力、拓展合作的重要平臺。中國二十二冶將繼續深耕礦業工程建設領域,以創新為驅動,以綠色為底色,與行業伙伴攜手共進,為中國有色金屬礦業的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政府相關部門、行業協會、礦冶生產、裝備技術、科研院所、投融資等領域的1500余名代表參會。中國二十二冶安全總監、副總工程師陳曉剛,相關部門負責人,相關二級單位經理等參會。
聚焦新技術培育 提升核心競爭力
中國二十二冶創新礦業發展智慧化升級,堅持以自主研發技術賦能礦業升級,以創新鑄就工程科技底氣。
在巴彥淖爾選礦項目的施工過程中,中國二十二冶通過BIM5D技術構建施工數字孿生平臺,實現施工全過程動態模擬。在承建的漢中白云巖項目上部署自主研發的“礦山管家APP+云監控”智能系統,形成“端-邊-云”協同狀態,實現設備數據毫秒級采集與邊緣計算分析。更創新AI視覺識別無人值守進料系統,使過磅效率顯著提升,讓智慧建造助力礦業項目高效運維。首創低氧混凝土水化熱調控工藝與極寒工況梯度保溫法,攻克高海拔環境建造技術瓶頸。建成高原特種建材數據庫,制定極端環境施工標準體系,在西藏玉龍銅礦等高原作業過程中有效提升35%的工作效率,填補國內外極限環境施工技術空白。創新噴射植被混凝土生態護坡工法,實現“水土保持-結構穩固-生態再生三位一體治理”。通過截水護肩、生態排水槽等專利技術組合,邊坡穩固系數提升50%,植被存活率達95%,為行業提供可復制的綠色修復樣板。
構塑綠色建筑發展 實現生態經濟共贏
中國二十二冶積極將智能化技術與生態化工程深度融合,在礦山開發與工業建筑領域樹立行業標桿。
嘉魚縣高鐵嶺鎮礦區通過削平高陡邊坡,覆蓋種植土并種植耐旱植物的“削方覆土+生態復綠”模式,成功恢復了林地與耕地功能,累計種植樹木2萬余棵,實現邊坡綠化率達100%,年碳匯量達150噸,讓40.9公頃礦區完美實現系統性修復,推動礦區從“生態傷疤”蛻變為“綠色屏障”。高寒、干旱的荒漠環境是礦業作業最常見的施工環境,中國二十二冶秉持“開拓一片、保護一片、綠化一片”的原則,在內蒙古巴彥淖爾西部銅業多金屬選礦技改項目施工結束后立即采取播撒草種和灑水養護等措施恢復地表植被。項目采用全封閉皮帶運輸系統、噴淋沖洗設備及收塵技術,有效降低了粉塵污染,實現了廢水的循環利用。同時,借助BIM技術優化施工流程,構建了動態化管理體系,成功將礦山年處理量從90萬噸提升至150萬噸,為荒漠地區的高效治理提供了寶貴經驗。
拓展國際業務領域 創新轉型發展格局
中國二十二冶以因地制宜的業務策略和因時而變的經營體系,系統性深耕海外市場,實現從“走出去”到“扎下根”的穩健發展。多年來,公司在國際建筑市場持續開拓,成功承建巴基斯坦山達克銅金冶煉廠工程、印度洽威尼200噸浮法生產線工程等項目,逐步提升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與行業地位。
在鎳冶煉全產業鏈運營領域,中國二十二冶積極踐行“礦業報國”理念,將業務拓展至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俄羅斯KIMKAN鐵礦選礦廠項目、巴新鎳鈷冶煉廠項目、緬甸大巴紙漿廠項目、蒙古烏蘭鉛鋅礦項目等一系列大型工程的順利實施,充分展現了公司卓越的工程建造水平和全流程服務能力,推動中國建造的優質成果走向世界。在“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中國二十二冶打造了多個標志性項目。馬來西亞馬中關丹產業園110萬噸/年焦化工程作為重點工程,榮獲境外魯班獎,對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印尼德信鋼鐵煉鋼轉爐連鑄項目的投產,為印尼及東南亞地區基礎建設供應大量優質鋼材,促進當地冶金行業發展。此外,在項目建設中積極輸出先進技術與裝備,華通安哥拉電解項目采用高精度三維建模、機器人焊接等技術保障施工精度與效率;馬來西亞東鋼煉鋼轉爐項目中自主研發的整體推裝技術,實現冶金技術升級,有效提升了中國制造業的國際影響力與競爭力。